来源:欧宝体肓官网 发布时间:2024-10-15 01:25:20 浏览量:376
商贸流通,是联结生产与消费的中间枢纽环节,是决定经济工作速度效益的决定性因素,也是反应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程度的重要窗口。而面对疫情当头,保障流通消费品的供应变得更加关键。新冠疫情在2019年底突然爆发,并于2020年一月底被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在国内,从全城封锁,到速建方舱,我国无疑都表现出令人惊叹的“中国速度”。然而,关乎民生的商贸流通业在应急机制上却暴露出各方面的不健全和不完善。举例近期上海疫情爆发期间,物资一直是挂在上海人民心头的当即难题。居民拿不到物资、拿到了劣质物资、每家每户没有均等地拿到物资等各类问题都随着一波波呼声引起了全国各地人民的关注。因此,面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突发的情况,如何促成政企多方参与、高效合作的商贸流通应急共享机制是接下来所要着重探讨的。
共享机制,源于共享经济。最早由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学社会学教授马科斯·费尔逊(Marcus Felson)和伊利诺伊大学社会学教授琼·斯潘思(Joel.Spaeth)于1978年提出。该理论的主要特征是:包括一个由第三方创建、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市场平台。这个第三方可以是商业机构、组织或政府。共享经济平台作为连接供需双方的第三方,通过移动网络应用、动态算法与定价、双方互评体系等机制整合社会化资源,使得供需双方通过平台做交易。在此理论基础上,催生了大量以“共享”为核心理念的实体经济应用,典型的比如前几年大火的共享单车、共享雨伞等都是共享经济的具体表现形式。当然,对于共享理念的各方移植在商贸流通行业也不例外。
首先,面对疫情的严格防控,商贸流通应急机制存在以下问题:大型商贸流通企业之间的合作意识与机制存在欠缺、商贸流通行业公共信息平台的功能有待加强完善、社区商业布局和功能不够完备。
基于以上问题,提出以下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商贸流通应急共享机制的具体变革和创新形式。
第一,统一归纳集成需求信息。收集信息的渠道首选通过线上APP,对于操作智能手机不熟练的老人或其他特殊人群,可向社区工作人员反映需求。进而利用商贸流通行业公共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从而对居民需求来做实时统计归类,为后续分发派单、自动匹配省下时间和人力。
第二,搭建起多条完整的流通线路。从零售、采购,到运输、发放都要彻底实现共享合作的模式。而其中不可忽视的一条是对于员工的共享。在封控期间,人员流动是第一步是要进行严格控制的。但商贸流通业属于人员密集型行业,工作人员的缺失极大程度造成了商贸流通的各种难题。因此应该向多方贯彻员工共享这一模式,最大限度解决劳动缺口。要想推动员工共享的进一步普及,对于这类流动性极强的员工的薪金报酬、本人及家属的福利保障的相关法律和法规和政策明确支持是当前特别的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使这一机制长久稳定地存在,并吸引更加多员工去参加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员灵活动态调剂。
当前疫情仍在继续,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独有的异常突发性使得对于商贸流通业的变革创新迫在眉睫。基于共享理念,搭建起更完善、高效的商贸流通通道,为下一次面对重大突发情况能够变得更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