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欧宝体肓官网 发布时间:2024-09-04 12:14:51 浏览量:376
2020年,全市物流统计抽样企业85家,其中运输型企业33家,仓储型企业6家,综合服务型企业43家,占比分别为38.2%、7.1%、50.6%,网络货物运输企业2家,供应链管理企业1家。国家A级物流公司31家,占比36.5%。
1.物流业务量。2020年全市样本企业物流货运量为6847.45万吨,增长2.6%;货物周转量157.37亿吨公里,增长8.1%;配送量470.10万吨,增长24.8%;流通加工量15.0万吨,增长4.4%;装卸搬运量为444.58万吨,增长5.1%,物流公司业务量的增长,表明物流市场的需求旺盛。
我市A级物流公司货运量为3533.29万吨,增长3.4%,占样本企业货运量的51.6%。其中,配送量为245.27万吨,增长12.7%;流通加工量为7.74万吨,增长3.1%;装卸搬运量为229.40万吨,增长11.5%。货物周转量为87.67亿吨公里,增长15.4%。A级物流公司业务量增速大于整体样本企业增速,说明A级企业引领行业整体发展。
2.物流业务收入。2020年全市样本企业物流业务收入为76.74亿元,增长5.9%。其中运输收入为50.94亿元,增长8.5%;保管收入为11.39亿元,增长5.9%;另外的收入14.41亿元,增长6.1%。从收入构成来看,其中,运输收入占26.4%,同比降低了51.1个百分点;配送收入占7.7%,提高了4.3个百分点;仓储收入占28.1%,提高了15.3个百分点;信息及相关服务收入占0.4%,降低了0.42个百分点;货代业务收入占10.3%,提高了9.44个百分点;装卸搬运收入占10.4%,提高了9.35个百分点。随着运输结构的调整,物流业务收入逐步优化,运输业务收入大幅度降低,仓储、货代、装卸收入增幅明显。
3.物流企业成本。2020年样本企业物流业务成本为73.47亿元,增长6.2%。其中运输成本为44.23亿元,增长11.1%;仓储成本为7.43亿元,下降4.7%;配送成本为5.67亿元,增长3.5%;管理成本为1.47亿元,增长5.8%;另外的成本(流通加工、货代、信息服务等)为8.58亿元,下降10.4%。此外,2020年物流公司人员劳动报酬比上年同期增长15.2%,人力成本仍是物流公司一项重要支出。
4.物流公司资产规模。2020年全市样本企业资产合计253.43亿元,增长5.8%,物流公司资产负债率为58.2%,比上年提高了4.2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增长3.5%。
5.物流公司盈利水平。2020年全市样本企业物流业务利润合计为3.59亿元,盈利企业占比52.6%,亏损企业占比31.6%,收支持平企业占比15.8%。
2020年,全市宏观经济经受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物流作为经济发展的先行官,积极贯彻高质量发展理念,全年物流运行逆势回升、增势平稳,物流规模再上新台阶,物流业总收入保持增长,物流运行实现提质增效,单位成本缓中趋稳,为抗击疫情、保障民生、促进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1.物流规模稳步回升,总收入保持增长。2020年,全市社会物流总额11624.60亿元,增长6.4%,分季度看,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增速分别为-8.2%、1.4%和3.4%,物流规模增长持续恢复,四季度增速回升进一步加快。从构成看,工业品物流总额5592.6亿元,增长5.8%;进口货物物流总额102.42亿元,增长30.1%;农产品物流总额423.47亿元,增长22.4%;再生资源物流总额17.5亿元,增长0.2%;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1686.71亿元,增长13.9%;外省市流入物品物流总额3801.91亿元,增长2.3%。
2020年,全市物流业总收入478.19亿元,增长4.0%。物流业总收入增速自三季度由负转正,四季度以来呈现加速回升态势。
2.多业融合深度发展,物流企业活力持续增强。物流企业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为打通供应链、协调产业链、创造价值链提供重要保障。2020年我市A级物流企业实现物流业务收入42.97亿元,增长13.8%。物流企业与电子信息制造、机械装备、食品加工、医药、烟草、化工、电商、零售等制造、商贸流通业深度融合,形成一批专业能力强、服务质量高的品牌标杆。
疫情之下物流民生保障作用日益增强。农村物流、双向流通的渠道进一步打通,服务密度大幅度提升,邮政物流服务网点185个(数据来源市邮政管理局),覆盖岳阳楼区、君山区、云溪区、岳阳县、临湘市、汨罗市、华容县、平江县、湘阴县,支撑消费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产值12.07亿。物流企业严格做好疫情防控,分区分级稳步推进复工复运,企业业务量及订单水平均稳步回升,物流供需两端同步回升,市场活力持续增强,全力保障供应链稳定畅通,为保通保畅、保运保供提供了有力支撑。
3.物流结构持续优化,物流效率逐步提升。2020年,全市货运总量4.23亿吨,增长2.4%,其中公路货运总量3.12亿吨,增长2.3%,水路货运总量0.98亿吨,增长5.5%,铁路货运总量0.13亿吨,降低1.3%;全市货物周转量514.74亿吨公里,增长1.6%,其中,公路货物周转量433.43亿吨公里,水路货物周转量81.31亿吨公里,分别增长0.6%、7.2%。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 11604.2 万吨,增长 2.2%;集装箱吞吐量 50.87万TEU,增长 0.4%,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际国内市场业务均下降。但随着多式联运和绿色运输国家战略的推进,自4月湖南岳阳城陵矶国际集装箱港无轨站投入使用以来,岳阳港上岸的海进江集装箱货物实现水铁联运无缝衔接,运输装卸效率提高了50%。随着物流实物量逐步回升,运输效率有所提升,运输结构趋于改善。
近年来,物流需求结构继续调整,新动能带动引领作用凸显。工业领域的电子信息物流需求、国际物流需求、网上零售物流需求快速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产品的拉动作用持续增强。
1.工业物流企稳回升,新动能引领带动作用显著。2020年,工业品物流总额5592.6亿元,增长5.8%,其中一季度下降11.6%,上半年增长0.8%,前三季度增长3.2%,呈现逐季回升态势。
从结构看,制造业显著回升,有力支撑了工业物流需求的稳步复苏。一方面,机械制造和食品加工物流需求向好,增加值分别增长15.5%、9.4%。另一方面,新动能相关物流需求持续增强,电子信息制造业维持领先地位。2020年,全年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9.6%,增速快于主要行业增加值24.6个百分点,新旧动能转换进一步加快。
2.民生消费物流需求略有放缓,新业态强势增长。2020年,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增长13.9%,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全市批发业实现销售额1218.97亿元,增长7.1%,零售业实现销售额1198.40亿元,增长1.1%。新型消费模式保持逆势增长,成为民生物流需求的最大亮点。限额以上单位网上实现零售额12.07亿元,增长17.2%,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推动全市网上销售持续攀升。汽车作为消费市场最大的行业,随着疫情防控好转,系列车展活动的大力开展,政府各项扶持政策的出台生效,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达8.2%,居民对汽车消费需求明显回暖。
3.物流运行提质增效,单位物流成本缓中趋稳。2020年度岳阳市社会物流总费用580.76亿元,增长3.2%。其中,运输费用349.60亿元,增长2.7%;保管费用169.12亿元,增长5.3%;管理费用62.05亿元,增长5.7%。年初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各地不同的管控措施造成物流通道不畅,部分区域资源紧缺,服务时效放缓,疫情防控相关措施带动物流成本上升。下半年,随着物流运行效率有所改善,物流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一是运输协同性提升。多式联运、铁水联运进一步发展,着力打通“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集装箱铁水联运量稳步增长,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创新高。铁路产品供给不断优化,集装箱运输、高铁快运等成为铁路货运增长新亮点。二是多部门政策措施助力企业纾困,优化营商环境,继续推动降低行政性物流成本。通过多方努力,单位物流成本增速明显趋缓,2020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14.5%。
2021年,总体来看我市宏观经济和物流发展将保持较强韧性,物流总规模稳定增长,需求结构继续调整,高质量物流服务体系加快形成,对各行业支撑和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但也要看到物流运行仍存在一些问题值得关注。
(一)物流服务矛盾较大。物流相关设施投资相对滞后,导致物流总运力不足,同时,物流运输的需求随经济发展而不断增长,物流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脱节导致运输费用居高不下。2020年全市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投资分别增长30.6%、10.4%和6.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物流相关设施投资增长22.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物流相关设施投资占全部固定投资的比重仅为5.3%,低投资的基础环节无法匹配快速增长的物流需求。运力不足的直接后果便是压港、压库现象严重,供需缺口存在的同时,物流信息化、标准化水平较低,导致物流供给在满足物流需求时的时效、质量等存在明显的问题。另外,各种物流基础设施之间的综合化运作水平和效率还较低,比如,2020年城陵矶新港集装箱吞吐量 508667TEU,其中采取铁水联运方式完成的箱量为1020只,仅占总量的0.2%。多式联运体系建设任重道远。
(二)专业物流服务发展不充分。专业物流服务提供商使客户公司将物流业务外包,裁汰冗余资产,降低运营成本,聚集于生产经营的利益领域,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而第三方物流提供商在提高物流专业服务方面具有规模经济优势和专业运营优势。第三方物流得到充分发展,社会物流成本相对于社会物流收入便会降低。我市第三方物流正处于发展初期,企业物流服务相当多的仍由企业自身承担,或是自身成立的专业物流公司完成,这造成物流管理成本高,企业物流运作效率低,还有部分招商引资的企业自带物流团队,导致地方物流需求减少,税收外流。目前,我市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面临很多问题,比如第三方物流商基本上是运输商,局限于提供传统物流服务,未成为真正意义上现代物流提供商;企业过多地关注规模,不考虑实际盲目扩张;企业之间恶性竞争现象仍然存在,企业整体的生存环境恶化,等等。这样,社会整体的物流运作效率较低,物流成本的比重很难下降。
(三)物流企业成本上涨,整体利润波动较大。2020年,物流企业普遍经营压力较大。物流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样本企业物流业务收入、利润额增力不足,物流成本普遍增长,其中人力成本增幅较为明显。有30%的调查企业处于亏损状态,利润率不足往年的一半。综合来看,物流企业纯收入偏弱主要受到以下因素影响:一是行业竞争激烈,服务价格持续低位。2020年,物流服务价格指数比上年下降5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各月均处于下降通道,四季度虽有所回暖,但全年指数平均仍位于50%以下。从不同类型看,中国沿海(散货)运价指数全年平均为1039.1点,同比下降2%;公路物流运价指数全年平均为98.4点,低于历史基期价格水平。加之市场恶性竞争现象仍然屡禁不止,挤压了企业生存空间。二是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推高企业运营成本。物流领域严格按照各部门制定的《进口冷链食品预防性全面消毒工作方案》《冷链食品生产经营新冠病毒防控技术指南》和《冷链食品生产经营过程新冠病毒防控消毒技术指南》文件要求,及时采取防范措施,在货物进口、城市配送等各环节做好预防性消毒工作。物流企业,特别是跨境物流、冷链物流、快递配送等部分领域防控疫情相关成本明显增加明显,中物联据不完全测算,物流领域预防性消杀、货物监测等相关超过700亿元。随着疫情常态化的趋势,此部分成本或将继续增长。三是物流企业资金趋紧,现金流压力增大。2020年初物流企业经营普遍较为困难,加之经营成本的普遍上涨带来的现金流持续流出,造成企业流动资金趋紧。下半年经营虽有所好转,但受供应链上下游影响,应收账款回收期延长,部分领域特别是中小微物流企业压力加剧。2020年,物流企业流动次数同比下降0.1次,应收账款回收期比上年延长12%。
现阶段,我市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的基本面不会改变,物流市场规模增长、业态更趋丰富、行业提质增效、运作效率持续改善的基本态势也不会改变,我市物流继续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一)加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缓解物流服务供求矛盾。当前,我市物流服务供求矛盾有所缓解,但就实际而言,物流供求不平衡的根本状态并未改变,特别是铁路和水运的供求矛盾尤其突出。对于铁路来说,最关键的是加大对铁路建设的投入力度,建立适应物流需求快速增长面的铁路运输体制和机制,进一步加强与地方政企的深度合作,拓展业务面,引入社会资本,增强自主运营能力。对于港口水运来说,最关键的是加大港口建设力度,设立公共锚地,缓解船舶锚地不足问题,降低停泊成本,提高长江沿岸港口停泊竞争力,以此带动水运周边产业。在加大物流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也要注重对物流软件设施的投入。电子供应链管理和集成供应链管理现已成为信息化供应链管理的新方向,这为物流供需双方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企业要充分利用第四方物流公司在设计供应链结构、规划实施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等方面的优势,提高供应链信息化工程的科学性和经济学;要发挥网络平台提供商的作用,获取公共技术平台服务;要加强内部信息化人才建设,做好信息分析、数据挖掘、系统安全等工作。另外,物流规划布局要注重功能区块设置,整合产业、细分市场,避免多次重复建设,实现有限资源的利益最大化。
(二)大力发展第三方和第四方物流。要大力发展多种所有制形式的偏运输型、偏仓储型专业物流公司,同时要推动有实力的物流公司向综合型物流公司发展。国有、民营中的领先企业要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适时购并本土中小企业,建立网络优势。同时,要大力发展物流配送、流通加工、分拣包装等物流服务业务。要加快发展第三方物流。现代物流要求第三方物流公司不仅仅是客户物流业务的承包人,还要求其服务延伸到客户的经营活动中。与客户形成利益同享、风险共担的伙伴关系。第三方物流必须改变传统的经营理念、管理方法,扩展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当然,发展第三方物流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和全社会的共同推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相应的政策法规体系。尽快建立规范的行业标准,为第三方物流公司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另外,要加快我市第四方物流的培育,这是物流业发展的一个方向。第四方物流是一个供应链集成商,调集和管理组织自己及具有互补性服务提供的资源、能力和技术,以提供一个综合的供应链解决方案。第四方物流必须具有企业咨询能力,必须有能力整合所有物流资源,必须是物流增值的服务商,而不是物流的利益方,必须能实现信息共享。目前我国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第四方物流,比较现实的努力方向是专业物流供应商通过拓展业务,逐步向第三方、第四方物流提供商转变。
(三)加快国家港口型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建设。国家物流枢纽是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交通运输部共布局建设,集中实现货物集散、存储、分拨、转运等多种功能的物流设施群和物流活动组织中心。国家物流枢纽是物流体系的核心基础设施,是辐射区域更广、集聚效应更强、服务功能更优、运行效率更高的综合性物流枢纽,在全国物流网络中发挥关键节点、重要平台和骨干枢纽的作用。2020年,我市正式获取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岳阳枢纽由港航物流集聚区和国际商贸物流区两个功能互补的片区构成总面积为4.727 平方公里,其中港航物流集聚区规划面积3.511平方公里,国际商贸物流区规划面积60.76平方公里。岳阳枢纽的主要功能:一是提供干线中转、多式联运业务,依托城陵矶新港,岳阳枢纽已经形成水水、水公、水铁三大中转体系,为湖南全省及周边提供集装箱中转业务;二是提供国际物流业务,利用国际商贸物流区,具备保税物流、保税展示交易等基本功能,对跨境电商、期货交易交割等业务形成良好支撑;三是提供国内区域分拨及配送组织服务,利用高效的集疏运公路网和疏港铁路,形成覆盖全省及周边地区区域分拨体系;四是提供供应链管理及组织服务,依托综合性信息服务平台,打造集原材料运入、产成品向外辐射、采购、仓储、流通加工、物流信息、供应链金融等于一体的全供应链物流服务体系,支撑岳阳产业高端化发展。岳阳枢纽的建设,有助于整合集中湖南省及周边地区的港航物流资源,构建连接全球、辐射区域的陆江海多式联运系统,对把岳阳打造成我国中部地区经济新增长极,形成内河港口驱动的省域港口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范式,助推中国(湖南)自贸试验区岳阳片区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四)加快推进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建设。推进城市绿色货运配送发展是《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确定的重要任务,是推进运输结构调整、打赢蓝天保卫战的重要内容,是落实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缓解交通拥堵、促进城市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促进物流业降本增效、破解城市配送“三难”问题、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2019年,我市通过努力争取到了国家第二批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项目。根据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商务部共同印发的《关于公布第二批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创建城市的通知》(交办运函〔2019〕1803号)文件要求,示范工程创建时间为2年,三部委将于今年12月组织专家进行验收考核。《通知》建议地方政府要发挥示范工程建设主体作用,按照实施方案工作安排,围绕完善城市货运配送基础设施、推广应用新能源物流车辆、优化配送车辆便利通行政策、推广先进运输组织模式、推进信息互联共享、落实支持政策和保障措施等重点任务,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积极探索城市绿色货运配送发展新举措、新经验,按期保质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要切实加强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的组织领导,进一步完善示范工程建设领导机构和部门联动工作机制,强化统筹协调和业务指导,督促创建城市加快建立完善推动城市绿色货运配送发展的体制机制和保障措施,确保示范工程建设取得实效。
(五)持续推进水公铁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设。多式联运是一种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整体优势和组合效率的先进混合运输模式,对推动物流业降本增效和交通运输绿色低碳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国家层面自2015年开始大力推行多式联运, 2018年又部署在全国开展运输结构调整三年行动。近年来,我市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强力推进交通大会战,强化物流通道和枢纽建设,重点推进湖南城陵矶新港水公铁集装箱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十三五”以来,多式联运在我市得到了初步发展,主要体现在城陵矶新港水水中转、公水联运、龙骧联运公铁联运和龙骧联运、海纳物流甩挂运输线路等方面,水公铁多式联运体系初步建立,多式联运加快发展。我市4家主体单位共同申报的湖南城陵矶新港水公铁集装箱多式联运示范工程,获批全国第二批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项目。示范工程主要建设城陵矶港口枢纽、多式联运物流园、京广铁路进港支线、信息服务平台、多式联运经营人和“长沙集星集装箱码头—城陵矶新港—上海”水转水干支衔接线路、“广州—城陵矶新港—重庆”铁水联运线路、“公路物流园—城陵矶新港—长江干线”港口公水联运线路三条示范线路等硬、软件设施和服务平台。项目建设期3年,实施后将极大提升岳阳铁、水、公多种运输方式的运行效率,借力湘欧班列对接“一带一路”,大幅度提升港口经济半径。因疫情,项目验收缓至今年验收。
(六)进一步推进冷链物流高质量建设。2020年12月,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岳阳市促进冷链物流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文件在网络化布局、企业培育、标准化信息化水平、营商环境优化、保障措施完善等方面做了具体的部署安排,责任到相关单位。各部门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加快冷链物流技术、规范、标准体系建设,完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培育冷链物流公司,建设一体化的冷链物流服务体系,满足我市日益增长的冷链物流需求。
2021年是中国建党100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之年。全市科学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在经济持续复苏和低基数的基础上,年度物流运行主要指标将保持较快增速,部分指标或为两位数增长,总体呈现前高后低,初步预计全年可达8-10%,工业、国际、消费物流需求继续修复,物流市场规模加速扩张,物流运行效率有望恢复到正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