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欧宝体肓官网 发布时间:2024-08-05 12:36:25 浏览量:376
2015年全市合同外资13.1亿美元,比增33.2%;实际利用外资10.9亿美元,比增长7.2%,增幅排全省沿海地市第三。全年实现出口74.7亿美元,比降7.2%,增幅排全省第八。社零总额完成777亿元,增长12.2%,增幅居全省第四,批发、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和餐饮业销售额均保持两位数增长。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147.95亿元,晋级百亿城市,进入“全国电子商务百佳城市”。
一是主动融入自贸区建设。推动市政府分别与厦门海关、厦门检验检疫局签订深化协作促进发展备忘录,全面复制福建自贸区海关、国检政策,成为全省首个主动复制自贸区检验检疫政策措施的设区市。积极复制推广自贸区经验成果,目前全市已复制推广自贸区有关政策23项。
二是开展课题研究。完成《加强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合作,努力打造21世纪海丝重要节点城市和先行示范区》课题研究,该课题被省委政研室列为2015年福建省重点调研课题。委托商务部研究院开展《漳州主动融入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联合闽南师大开展《漳州市优化营商环境建设研究》,为省、市政府相关决策提供借鉴参考。
三是改革任务稳步推进。市、县商务机构改革顺利完成,进一步简政放权,推行权力清单、公共服务事项清单、责任清单制度,实现市级外商投资项目行政许可“零审批”。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实施建议》,市深改办下达的各项改革任务全面完成。
一是“三维”招商力度大。推动市政府出台了《漳州市加强招商引资工作意见》、《漳州市市直单位招商引资考评办法》、《漳州市委托招商管理办法》、《漳州市招商顾问和招商专员聘任管理办法》等招商新政策。陈书记、檀市长率团赴台湾、深圳、港澳招商,亲自接待客商洽谈项目。开展跨国食品企业漳州行、台湾“三三会”企业专场对接、泰国“中国福建周”漳州项目推介会、印度“漳州味 海丝行”漳州投资贸易推介会、广东闽商漳州行、漳州-厦门泉州商会项目对接会等重要招商活动。市直机关热情参加“三维”招商,初步统计市直单位共提供目标客商180个,接待客商考察192次,促成项目落地37个。2015年全市新批外资项目投资总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有64家(包括增资13家),增长35.12%。推进了古雷炼化一体化、烯烃芳烃一体化、南光石油芳烃一体化、福欣特殊钢二期冷轧、漳浦粤港家居产业园、鸿星尔克(长泰)电商工业园、冠城钟表产业园等一批重点在谈项目。引进福能(漳州)融资租赁股份有限公司落户漳州,填补我市外资融资租赁行业的空白。县区抓招商活动多、力度大,龙海、芗城、龙文、漳浦、云霄、诏安、古雷开发区、台商投资区等地的主要领导带队开展了小分队招商,推动了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落地。
二是外贸稳增长打出组合拳。面对严峻外贸出口形势,全市上下结合大干“六个月”的要求部署,负重拼搏,积极作为,全力打好外贸稳增长攻坚战。陈书记和檀市长对抓好外贸出口工作分别作出重要批示,市委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出口,市政府在继续兑现落实2014年出台的稳增长八项措施的基础上,研究出台了外贸稳增长促转型政策。去年7月份以来,市政府先后召开重点出口企业和行业商协会专题座谈会、外贸工作推进会、重点流通型外贸企业专题会等会议,抓好政策兑现落实,强化对重点出口企业帮扶。举办11场外贸扶持政策专场宣讲,对有增长潜力的重点出口企业组织“1对1”商谈,帮助解决企业融资、出口退税、出口信保额度等问题,推动出口货源回流。瞄准东南亚、南亚、南美等新兴市场,开展“漳州味世界行”系列活动,组织71家企业赴泰国、印度、巴西等国家参展,现场成交8900万美元,意向订单近1.6亿美元。2015年,全市共办理出口退(免)税62亿元,同比增加0.6亿元,在外贸出口下滑的情况下实现出口退(免)税正增长。经过各级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全市外贸出口企稳回升,12月当月还实现了正增长,成绩来之不易。
三是积极支持企业“走出去”。2015年新批(新设、并购)境外投资企业12家,增资6家,注册资本2.32亿美元,中方投资额8.25亿美元,主要投资地为新加坡、柬埔寨、马来西亚、香港、台湾等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举办柬埔寨(漳州)现代农业园开园仪式,9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投资总额1.68亿美元。
一是政策资金支持。推动市政府出台了《漳州市促进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八条措施》,每年安排1210万元财政资金扶持商贸流通业发展。向上争取资金近1.26亿元,支持海峡农产品物流城开展公益性大型农产品批发商业市场建设试点及流通基础设施、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副食品基地建设。
二是开拓国内市场。组织“漳州味”名优特产赴银川、哈尔滨、义乌参加“闽货华夏行”系列活动,赴济南、福州等地开展“漳州味国内行”活动,举办农博会食品展销、汽车联展、小吃节等,现场成交1.1亿元,合同成交8.6亿元。
三是增强市场供应。2015年全市省、市级城市副食品调控基地75家,比去年增加2家。其中,列入省级副食品示范基地11家,设立直销点21个。已注册品牌名称27个,注册商标22个,无公害产品认证114个,绿色食品认证4个,放心猪肉认证1个,有力打响基地品牌。
一是电商交易额大幅度增长。2015年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147.95亿元,同比增长100.15%;网络零售额89.29亿元,同比增长100.69%;电商企业总数1194家,电商从业人数2.9万人。
二是农村电商红红火火。漳浦、云霄获批“电子商务进农村”国家级示范县。平和、诏安、南靖、龙海获批“省级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县”。平和、云霄、诏安、南靖成为全省“农村淘宝试点县”。共获得中央、省级财政扶持资金4900万元。
三是推动传统企业触网升级。推动漳州味展示展销中心、“漳州味网上行”、“阿里巴巴漳州产业带”、“淘宝特色漳州馆”等平台建设,线家,重点展示我市食品、日化、家电、钟表、茶叶、光电、工艺品等品类。
一是不断优化通关环境。商务、海关、国检等部门主动跟进关检协作“三个一”和“全面无纸化”的政策落实,探索国际贸易“单一窗口”通关模式。海关、国检出台减免税政策,减轻企业负担。帮助协调伟成油脂公司进口原料油暂用散装码头卸油的问题,帮助中国外运福建漳州公司保留海关原有信用等级,将东山对台小额贸易的无正规编号的集装箱纳入免除作业费范围,解决企业难题。
二是推动海关特殊监管区申报。古雷综合保税区的申报已由国务院批转海关总署牵头研究办理,目前正加快综保区土地功能规划、入区企业落实等工作。台商投资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申报,省政府已同意批转厦门海关办理。
三是推进全市口岸开放。积极地推进诏安港区和东山港区城垵作业区扩大开放的申报工作,抓好漳浦旧镇、东山冬古二类口岸并入一类口岸和冬古作业区临时开放的申报工作,目前省政府正在征求省直部门意见。
一是“三严三实”成效明显。局党组格外的重视,把专题教育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来抓,与年度中心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开展了局领导带头上党课、专家辅导讲课、开展先进典型宣传活动、学习谷文昌、开展“大干六个月 机关走前头”主题实践活动,较好地完成市落实“两个责任”试点工作,受到省市领导肯定。
二是完成市县商务机构改革。市政府在市商务局加挂市投资促进局牌子,统筹全市“三维”招商工作。全市各县(市、区)商务机构改革全部完成,班子已搭建。
三是加强自身素质建设。组织3场次商务系统培训,强化干部教育培训,提高全市各级商务主管部门领导干部业务素质,更好地应对新常态下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挑战。
2015年各项商务工作顺利完成,标志着“十二五”商务发展顺利收官。五年来,我们牢牢把握面临的重大历史机遇,扎实推进商务领域改革和稳增长、调结构、扩内需、促消费、惠民生、防风险工作,外贸、外资、外经、商贸良性互动发展成效显著。
从2014年起,我市连续两年实际利用外资突破10亿美元大关。“十二五”期间合同外资累积完成62.7亿美元,年均增长5.0%;实际到资累积完成48.2亿美元,年均增长9.1%。古雷台湾石化产业园区建设快速推进,世界500强荷兰皇家孚宝、美国ADM投资项目、法国路易达孚及世界华商500强企业菲律宾上好佳休闲食品生产项目先后落户我市,外资结构进一步优化。
目前我市已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往来,进入对外贸易额超百亿美元城市行列。“十二五”期间累计完成进出口499.3亿美元,年均增长4.7%,其中,累计完成出口361.9亿美元,年均增长8.06%。对东盟、台湾等地区出口保持较快增长,对东盟地区出口从2010年的7.82亿美元上升到2015年的12亿美元,增长了53.5%。东盟现在已经成为我市第二大出口市场;对台湾出口从2010年占总数的9.1 %上升到2015年的14%,出口市场进一步多元化。
2015年全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77亿元,比“十一五”末增长80.3%,年均增长12.5%。“十二五”期间,我市以商贸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推动商贸流通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实施了红星美凯龙、海峡农产品物流城、万达城市广场、海峡两岸花卉集散中心等58个重点项目,总投资超450亿元。市场流通体系逐渐完备,城乡商业网点持续不断的增加,基本满足群众消费需求。至“十二五”末,全市各类商品交易市场201个,其中年交易额超亿元市场10个,年交易额超过120亿元;全市共有城乡农贸(菜)市场355个、大中型生鲜超市130多家、社区便利店1470多家。“十二五”期间,开拓市场效果明显,每年举办“漳州味”系列展销活动,包括“漳州味展销与订货会”、“漳州小吃文化节”等,累计实现现货交易、合同交易和协议交易总金额超30亿元。
招银港区8#、9#、10#泊位和古雷港区南1#、南2#等4个液体化工泊位通过省级验收正式对外开放,口岸通关便利化进一步提升。
当前,漳州商务发展具备良好的支撑基础和条件,发展的潜在能力和空间巨大。同时,面临的环境仍十分严峻复杂,总体经济发展形势困难,商务指标压力大。
一是国际资本争夺激烈,美元升值可能引发新一轮货币贬值,台湾局势出现变化,利用外资持续增长困难重重,新增外资工业项目不多;大项目落地难,客观上存在审批环节多、洽谈周期长、受经济及非经济因素影响大等特点;高端服务业发展滞后,外资银行类项目在我市仍是空白。
二是欧美国家经济复苏缓慢,主要经济体货币大幅贬值,减少消费需求,外贸出口将延续低迷态势;重点行业、重点出口企业下降幅度大,外贸出口稳增长政策效应不如预期;原料、用工成本升幅较大,出口企业的利润空间进一步缩窄,企业“有单不敢接”;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突出,企业财务成本居高不下,中小外贸企业缺钱现象仍然突出。
三是宏观经济面临下降带来的压力,供需不匹配、不协调、不平衡,收入分配体制不够健全,消费市场运行下行压力大;消费市场结构不合理,限上法人企业主导地位不突出;传统商贸企业经营压力增大,同质化竞争明显;受网上零售分流影响,网络零售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分流了相当一部分购买力,对传统在地消费品市场形成冲击。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我市商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市委“三个年活动和一大战役”的要求,落实全省商务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探索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继续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进一步推进“三外”联动和内外贸融合,紧盯“三大目标”,着力“八个抓手”,深化改革,创新驱动,持续提升商务和口岸发展水平,为“十三五”发展再上新台阶开好局、起好步。
“三大目标”:一是探索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主动对接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试点工作,积极运用《漳州主动融入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成果,力争在古雷综保区申报设立、台商投资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报批、开发区向城市综合功能区转型试点等方面取得突破。二是主要商务指标高于全省。其中,外贸出口增长5%(全省预期2.5%),实际利用外资增长7%(全省预期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电商交易额、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40%以上。三是商务系统自身建设得到提高。解决干部队伍中存在的“没有动力不想为,没有能力不会为,没有担当不敢为”问题,全面完成商务机构改革任务,建设一支蓬勃向上、创业创新、忠诚担当的商务干部队伍。
“八个抓手”:重点抓好“三维”招商、外贸出口、商贸流通、电子商务、开发区建设、口岸通关、深化改革、自身建设等八个方面工作。
一是强化“一把手”抓招商。强化招商引资“首位”意识,加强“三维”招商督查考评,坚定不移地把招商引资作为党委、政府的“一把手”工程,“一把手”作为本地区招商引资工作第一责任人,加强完善领导班子“亲自推介、亲自洽谈、亲自接待”制度和领导挂钩联系重点项目制度,健全项目推进协调制度、部门联动招商制度和招商例会等工作制度。
二是推进产业项目招商。按照“谋划一批,签约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增资一批”五个一批要求,紧扣产业谋划项目,重点围绕石油化学工业、食品制造业、装备制造、特殊钢铁四大主导产业和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与新医药等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推动古雷炼化一体化、正新轮胎三期、台湾中石化烯烃芳烃一体化、南光石油锦江石化芳烃一体化、福欣特殊钢二期、新加坡海洋生态城、保利协鑫新能源等重要在谈项目加快落地投建。谋划一批重点对外招商项目,完善项目库实时更新制度,加强教育医疗、健康养老、电子商务、商贸物流、金融、文化等服务业对外招商。
三是推动定向精准招商。全年计划组织28场“三维招商”、小分队招商等境内外重要招商活动,加强省市县联合招商,市直单位联动招商,加大“三维”对接和跟踪力度,掀起新一轮招商引资热潮,保持“月月有对接、月月有落地”。依托重大会展招商,组织参加“98”投洽会、花博会、漳台经贸恳谈会等重大经贸展会活动,依托大会平台开展招商。组织小分队登门招商,围绕长三角、珠三角、京津等客商资源集聚地,组织举办专题招商,有明确的目的性地开展央企、知名民企、跨国公司的对口登门招商。针对台港澳、海丝沿线等主要外资来源地,分别组织小分队境外招商。定向精准对接招商,从各地产业招商需求出发,突出优势园区载体,精心筛选确定重点目标企业,实施产业、园区“点对点”精准对接。推进“漳商回归”,开展“漳商回乡行”活动,借助依托漳州在各省、市商会,加强交流合作,邀请一批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漳商回归投资考察。
四是创新招商工作方式。跟踪落实外资管理改革,重视外资“三法”修订、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管理、自贸区改革试点经验推广、外商投资指导目录修订等外资管理改革动态,依照国家授权,结合我市实际,认真组织落实,提升外商投资便利化水平。用活用好招商引资政策,加强招商引资政策研究和创新,提高政策规范性、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拓展利用外资方式,加大服务业招商力度,积极引导和推动外资并购我市企业,鼓励外资参与国有企业股权重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支持合乎条件的企业在境外长期资金市场上市融资、并购先进的技术及优质资产。实施委托招商,与商务部投资促进局、上海美商会、福建招商网等招商中介机构洽谈合作委托招商,精准确定目标客商,定向对接项目,提高招商实效。
一是加大帮扶力度。加快研究出台新的鼓励外贸出口政策,立足抓早,力求精准,务求实效,推动外贸稳增长。开展“商务惠企政策宣传服务月”活动,落实各级外贸扶持政策,及时将政策资金兑现给有关企业,发挥政策效应。健全出口企业“1对1”挂钩帮扶制度,加大帮扶力度,为重点出口公司可以提供个性化服务,深入出口重点县区督促指导,扩大出口。
二是促进外贸回归。引导各县(市、区)建立外贸企业信息库,加大对无外贸出口业绩企业、有业务而本地无业绩企业的调查、走访摸底工作,了解企业委托代理进出口情况。对已经摸底掌握的51家有在异地出口的企业,出台专项奖励政策,鼓励业务回归、货源回归。
三是拓展海外市场。巩固欧美日等传统市场,拓展拉美、非洲等新兴市场,计划组织和推荐境外重点展会46个,把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作为重点,有明确的目的性地组织“漳州味世界行”系列活动,大力推介漳货。推进重点商品出口基地建设,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广交会、华交会、东盟博览会等重点展会,培育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助力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四是提升贸易便利。建议市政府设立出口退税资金池,推动出口退税服务进行政服务中心,方便企业办理业务,强化部门出口会商机制。以企业反映问题为导向,逐步推动监管方式创新,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
以商贸服务业完成年度固定资产投资计划260亿元为抓手,带动社会零售发展,提高限上企业比重,优化商贸结构。
一是加强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利用漳州入选全国区域级流通节点城市的机会,统筹规划建设麦德龙、普洛斯、五洲国际城等一批流通基础设施,增强消费市场发展潜力。
二是做好公益项目建设试点。快速推进海峡农产品物流城开展公益性大型农产品批发商业市场建设,确保明年底完成试点项目建设。同时,抓好“菜篮子”工程建设,确保主要副食品市场供应充足,价格稳定,发挥公益性作用。
三是培育现代商贸流通体系。继续鼓励发展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引导大型商贸综合体、大型商场多业态协同发展,丰富餐饮、教育、休闲、娱乐等服务功能,满足顾客不一样的层次的消费需求。
四是积极开拓国内消费市场。继续开展“漳州味”系列活动,组织企业赴武汉、哈尔滨、杭州、南昌等地参加“闽货华夏行”系列活动。扩大服务消费带动消费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推动教育、健康、养老、文化、旅游、信息等服务消费需求。
一是评选诚信电商引导消费。支持更多漳州电商企业增强诚信经营意识、提升服务质量,通过“漳州诚信电商”评选活动,评选出一批诚信经营、优质服务的诚信电商企业,以引导本地消费留在漳州,吸引外地消费流向漳州。同时,探索电商交易额纳入社零统计机制,做到社零应统尽统。
二是推进农村电商服务“三农”。支持更多县(区)争取2016年国家级、省级“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县”。用好示范县平台,带动农产品销售,为“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提供便捷服务。推动南靖、华安等县申报农村淘宝试点县建设。
三是借力跨境电子商务促进出口。支持传统外贸企业借助阿里巴巴一达通平台开展国际业务,推动跨境电商B2B业务发展。积极地推进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力争跨境B2C业务有新突破。鼓励传统企业通过跨境电子商务的方式实现外贸业务的优进优出,促进我市外贸结构的整体优化。
四是扶持电子商务平台优化载体。支持“漳州味”展示展销中心、“漳州味网上行”、“阿里巴巴漳州产业带”、“淘宝特色漳州馆”等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支持芗城、龙文等地跨境电商园建设,有效促进实体经济和网络经济融合发展。
一是创建一流营商环境。认真落实全市营商环境建设年工作任务,开展重点开发区营商环境建设竞赛活动,进一步营造“比学赶超、创先争优”的工作氛围,推动全市开发区建设宽松优惠的政策环境、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自由便利的开放环境,不断的提高开发区建设发展水平,努力营造“亲商”、“扶商”、“安商”、“富商”氛围。
二是推动招商模式转型。推进园区升级,支持省级开发区依照国家标准争创各类国家级开发区或申报扩区。深入贯彻国务院出台的《若干意见》和省里出台的“创新提升八条措施”,发挥开发区在体制创新、科技引领、产业集聚、土地集约方面的平台作用,促进开发区引进项目转型升级。提升开发区和工业园区规划建设水平,突破发展“飞地工业”、“飞地项目”。
三是打造绿化低碳开发区。开展开发区向城市综合功能区转型试点工作,推进产城整合,建设宜居宜业开发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严格环保准入,建立项目投资评价机制,杜绝“二高一低”的项目进入开发区。加强环保基础设施投入,继续跟踪督促省级开发区污水处理设备建设进度,确保开发区内的污水100%接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一是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应用。按照全省口岸的统一部署,对全市进出口公司进行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相关业务的培训、宣传。依托“福建电子口岸”平台,主动对接“自贸区”,逐步实现国际贸易一点接入、一次性申报,简化国际贸易申报手续。
二是深化口岸各单位间的合作。推动口岸查验单位深入合作,全面签署“三互”合作备忘录;推进关检协作“三个一”的运用范围,提高口岸通关效率。在新开口岸积极探索新建口岸查验设备、场所、设施的共享共用,推进关检一站式查验场建设。
三是鼓励企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对获得海关、国检、国税提高信用等级的进出口企业给予一定的奖励或补贴,同时协调银行在政策上给予倾斜。
四是继续促进口岸扩大开放。配合龙海LNG省级重点项目的建设,适时申报兴古湾作业区扩大开放;想方设法继续推进旧镇、冬古二类口岸并入一类口岸对外开放工作,积极争取冬古二类口岸实现临时开放;积极跟踪推进东山港区城垵作业区对外开放的申报工作。
一是积极申报海关特殊监管区。以完善入区项目为重点,继续推进古雷综合保税区的申报工作。积极协助台商投资区搞好保税物流中心(B型)的申报工作,力争早日获得海关总署的批复。
二是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经验做法。主动跟进“出料加工”、“批次进出、集中申报”、“集中汇总纳税”、“一次备案、多次使用”等政策的落实,探索国际贸易“单一窗口”通关模式,争取更多的好政策在古雷开发区、台商投资区、漳州高新区等重点区域先行先试。
三是主动融入“一带一路”。继续深化和拓展我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双向交流合作。开展针对东盟、中东、中亚、欧洲的国际招商、投资、贸易合作。2016年全市组织开展的重要境外招商、展会活动在“一带一路”沿线%以上。鼓励我市企业抱团“走出去”,推动有条件的企业到相关国家和地区设立营销中心、运营中心,重点支持旗滨集团、漳州灿坤、柏森农业、闽荷花卉等境外项目,带动我市更多有实力的企业和优势产业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
一是加强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结合商务中心工作,落实好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以党风带政风,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完成。
二是深化作风建设。巩固“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持续整治慵懒散,积极开展新一轮省级文明单位创建工作。进一步提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树立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形成比学赶超的工作氛围,开创商务工作新局面。
三是提升商务干部素养。开展干部业务培训,适应新形势、新常态,提升干部业务素养、法治素养,提高干部思想水平,培养高层次商务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