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欧宝体肓官网 发布时间:2024-07-26 13:22:22 浏览量:376
交汇点讯现代商贸流通体系是国内大循环的基础骨架,也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有力依托。近日,江苏省商务厅发布
(以下简称《意见》),强化“八项重点任务”,聚力商务领域“十项工作抓手”。
《意见》指出到2025年,努力建成效率更加高、成本更低、布局更完善的流通网络,流通与产业深层次地融合、上下游产供销有机衔接、高效通畅的循环机制,线上线下联动发展、传统业态加快转型、新业态新模式创新引领的发展局面,富有活力、主体多元、具有较强全球竞争力的企业队伍,开放包容、有效促进内外标准规则衔接、畅通商品与服务贸易的平台载体,自主可控、保障有力的安全体系,全省商贸流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
《意见》聚焦商贸流通体系建设的“主体、业态、布局、融合、载体、平台、标准、安全”等重点方面,突出强化“八项重点任务”,包括培育现代商贸流通企业、推进新业态新模式发展、优化商贸流通规划布局、促进内外贸一体化融合、加快新型流通载体建设、打造促流通扩消费新平台、完善制度规范标准和规制体系、完善制度规范标准和规制体系。
优化商贸流通规划布局方面,以南京、苏锡常、徐州三大都市圈建设为引领,推动城市商业中心、区域商业中心、特色商业街区发展。打造促流通扩消费新平台方面,支持南京等地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集聚优质消费资源,打造新型消费商圈;建设一流大型综合展会及专业性展会,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和国际化大型商品交易买卖平台。加快新型流通载体建设方面,推进国家级和省级步行街改造提升,合理地布局商业综合体、消费体验中心等;鼓励建设“邻里中心”,推动社区生活服务业集聚式发展。
为推动全省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建设工作落地落实,《意见》聚力商务领域“十项工作抓手”,分别是续深入开展“146消费提振”行动、商贸流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培育壮大工程、传统商贸流通企业转型促进工程、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创建工程、城乡商业网点规划布局优化工程、村商贸流通提升工程、新型社区生活圈打造工程、步行街和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工程、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提速工程、商务诚信体系建设推进工程。
其中,商贸流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培育壮大工程提出,到2025年,力争培育形成10家规模影响较大、总实力较强、示范引领作用突出,具备全国竞争力、国际影响力的大型现代商贸流通企业,5家企业进入全国50强,2家企业进入世界100强。
新型社区生活圈打造工程提出,到2025年,实现中等以上城市每百万人口拥有连锁便利店数量不少于200家,建设改造一批农贸市场,推广社区“邻里中心”模式,推动社区商业线上线下深层次地融合发展,打造商业布局更加合理、业态更加多元、功能更完善、服务更加精细的新型社区生活圈,形成更加贴近社区居民消费需求、具有更好体验感的社区消费新场景。
现代商贸流通体系是国内大循环的基础骨架,也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有力依托。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建设工作要求,充分的发挥江苏市场规模大、商贸流通基础好的优势,加快完善具有江苏特色、更高效顺畅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现结合江苏发展和商务工作实际,制定如下工作意见。
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 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 习对江苏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牢牢把握“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新使命新要求,坚持以深化供给侧改革、推动高水平发展为主线,以提高商贸流通效率为引领,以创新发展为驱动,加快转变流通发展方式,优化流通发展环境,促进流通循环畅通和商业稳定繁荣,为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到2025年,努力建成效率更加高、成本更低、布局更完善的流通网络,流通与产业深层次地融合、上下游产供销有机衔接、高效通畅的循环机制,线上线下联动发展、传统业态加快转型、新业态新模式创新引领的发展局面,富有活力、主体多元、具有较强全球竞争力的企业队伍,开放包容、有效促进内外标准规则衔接、畅通商品与服务贸易的平台载体,自主可控、保障有力的安 全体系,全省商贸流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
聚焦商贸流通体系建设的“主体、业态、布局、融合、载体、平台、标准、安全”等重点方面,突出强化“八项重点任务”。
(一)培育现代商贸流通企业。鼓励商贸流通企业通过创新驱动、兼并重组做大做优做强。构建引领消费升级、促进供需对接的商贸流通平台,推动流通与产业深层次地融合。鼓励企业内外贸融合发展,支持企业“拓外转内”,培育供应链综合服务商,提升商贸流通企业整体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二)推进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加快数据赋能,推进商贸流通数字化、智能化、平台化、集约化、个性化发展,通过创新引领新业态新模式,深入推动线上线下贯通融合,促进传统业态转 型升级。提升电子商务进农村水平。
(三)优化商贸流通规划布局。以南京、苏锡常、徐州三大都市圈建设为引领,推动城市商业中心、区域商业中心、特色商业街区发展。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提高城市社区商业的精细化和品质化水平。引导大型商贸流通企业下沉渠道,完善县域及乡镇商贸网点,加快形成点线面结合、城乡互动的商贸流通布局。
(四)促进内外贸一体化融合。坚持供需两端发力,围绕推动“两个市场顺滑切换、内贸外贸融合发展”,大力推进出口转内销、外资总部发展和进口平台建设。以强大国内市场和内循环拉动外循环,促进内外贸一体化。
(五)加快新型流通载体建设。推进国家级和省级步行街改造提升,合理地布局商业综合体、消费体验中心等。鼓励建设“邻里中心”,推动社区生活服务业集聚式发展。叠加农贸市场、超市、餐饮、休闲娱乐、文化教育等业态,推动开展乡镇商贸中心建设改造工作。
(六)打造促流通扩消费新平台。持续开展“品质生活 苏新消费”系列促进活动。支持南京、苏州、徐州、无锡等城市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一流大型综合展会及专业性展会,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和国际化大型商品交易买卖平台。发挥进博会、消博会等国家级展会扩大进口促进消费的重要作用。
(七)完善制度规范标准和规制体系。支持外贸公司发展同线同标同质产品业务,推动“三同”适合使用的范围扩大。加强商贸流通标准化建设和绿色发展,提升流通效率。建立整合再生资源信息服务平台,优化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链。
(八)营造繁荣有序安全可控的商贸流通环境。有效防范垄断和安全风险,加快全省商务诚信体系建设,构建商务领域以信 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督管理机制,完善应急保供体系建设,构建自主可控的流通安全体系,推进商务领域治理能力现代化。.
围绕上述重点任务,聚力商务领域“十项工作抓手”(具体细化落实方案见附件),推动全省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建设工作落地落实。
——续深入开展“146消费提振”行动。以“品质生活 苏新消费”为主题,实施消费促进提振、流通布局优化、市场主体壮大、消费品牌培育、创新转型发展、消费环境营造“六大专项行动”。
——商贸流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培育壮大工程。遴选确定一批商业模式新、示范引领性强的重点培育商贸流通企业,提升产业集中度和国际竞争力。
——传统商贸流通企业转型促进工程。开展智慧商店示范创建,推动实体商业运用5G等信息技术。加快“走出去”步伐。优化门店服务体验,支持传统销售场所向体验、社交等综合场景转变。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创建工程。支持南京、苏州、徐州、 无锡等城市加快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新型消费商圈。
——城乡商业网点规划布局优化工程。优化各类商业网点设施规划布局,推动发展多层次、多业态、多功能的城市商圈和社区生活服务圈。建设完善乡镇商业设施,打造立足乡村、贴近农民、连接城乡消费的综合服务体系。
——村商贸流通提升工程。优化、完善、提升乡镇商贸流通基础设施。推进大型商贸流通企业网络下沉到镇、村。支持各类电商服务企业深入农村。推动完善县镇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
——新型社区生活圈打造工程。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推广“邻里中心”模式。引导连锁经营、电子商务、品牌企业进社区。促进社区商业网点布局优化。
——步行街和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工程。推进国家级试点街区和省级试点街区、培育街区试点示范。新培育认定一批省级示范 步行街,力争新增一批全国示范步行街。推动乡镇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
——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提速工程。完善跨境电子商务综试区绩效考核 评估体系。加快落实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监管政策,打造和引进一 批龙头平台。支持探索发展O2O、“网购保税进口+实体新零售”等模式。持续开展“出口基地线上拓展”行动。
——商务诚信体系建设推进工程。建立商务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公开和使用制度规范。支持商务诚信公众服务平台运营商提供个性化信用服务和场景。加快构建商务诚信建设长效机制。
(一) 格外的重视,加强统筹协调。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建设是畅通国内国际大循环、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一项重要工作,必须作为各地商务部门“十四五”工作重点内容切实加以谋划推进。要积极争取列入当地政府的重点工作,协调有关部门加强政策支持,坚持高标准统筹推进,软硬件同步建设,推动我省商贸流通实现更高水平发展,各项工作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二) 加强组织,确保扎实推进。省商务厅成立推进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建设工作专班,厅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牵头推进,厅有关处室和地方商务主管部门参加,一同研究推进我省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建设。各地要立足部门职能、工作实际和本地发展条件,围绕“八项重点任务”和“十项工作抓手”制定具体贯彻措施并推动落实,争取早见成效。
(三) 强化指导,发挥示范引领。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先行先 试、探索实践,积极打造“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建设示范区”。各地 商务主管部门要热情参加,主动加强对上沟通、对下指导、部门 协同和“政银企”联动,形成合力、共同推进。省商务厅将及时 总结推广各地贯彻落实重点任务和工作抓手好的经验做法,对真 抓实干成效显著的地区给予鼓励激励,并在政策支持方面予以倾斜,优先推荐申报国家级、省级各类改革试点任务和督查激励先进地区。